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才能带来教育资源的相对公平

吴主任 吴主任 2021-07-07


6月15日,教育部召开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成立启动会。


各种小道消息,路边社的,路透社的,说中国要严厉打击寒暑假补习班。


尽管靴子未落地,但资本市场反应剧烈,以好未来为首的中概教育股惨遭“大屠杀”。



网上早有资料显示,打击补习班这件事上个世纪韩国人就搞过,韩国前总统金斗焕于1980年提出“7.30教育改革”,推出《规范教育和消除课外补习过热措施》成立37个课外辅导打压队,最终催生出上门补习的所谓“别墅补习"服务。


这种结果毫不意外,因为需求是不可能彻底被消灭的。为什么需求如此强硬,因为高考的游戏规则不变。别说补习了,就是贩毒这种杀头的买卖都屡禁不止,耗费了全球多少的围剿经费。


尽管各项历史数据或者纯直观感受都能明白,高薪好工作必定只属于少数人,而好学校高学历是一个大概率的通道。为什么我的孩子不拼一下?这是很合理的诉求。但如果说某一届的学生个个都是学霸,人人90分,那么不考95分就没戏。教育的军备竞赛无休无止。


如果单纯地只是想解决补习班问题,有一个特荒唐但着实有效的办法,就是上大学摇号。那每个家庭都不会再花钱补习追求高分了,问题在表面上得到了解决。实际上并没有。摇号上大学彻底推翻了学历和名校的意义,问题会转移,家长们还会敏锐地发现高薪好工作的硬件条件,针对性花钱。


在人才选拔制度不改革的情况下,整顿补习班的效果逃不过供求法则。打击供给,需求旺盛,推高商品服务价格,最终还是拼钱,如同当年韩国催生出的“别墅补习”服务。普通老百姓更加关心的教育公平实际上在这种打击之下事与愿违。这是很基础的常识。


今天已经有信息在微信群流出。



如今教育面临的问题还可以从远古时期的中国传统智慧借鉴。所谓“堵不如疏”。


汉语四字俗语,出自《国语·周语下》[禹 治水]。原意指治水时一味封堵不如合理疏导,后引申为对事物,尤其是现阶段难以判定其影响好坏的新兴事物,处理者不应当直接封杀压制,而应采用疏泄引导的方式将事物纳入正轨,从而避免因为暴力压堵所引起的强烈反弹。


那么在教育这件事上,要怎么“疏”?是供给上的更加充足,假设绝大部分孩子都能享受到差不多优质的服务,那么竞争再激烈,至少在教育资源这个起点上趋近于公平。这方面的阻力在于成本,优质的服务都是稀缺的,也就是贵的。再多培训机构都有个成本的下限,也就必然把一部分人阻挡在外。另一方面有钱人则可以享受一对一上门服务,没钱的人只能享受当地相对落后的师资力量。这是一种肉眼可见的差距。


曙光是技术变革带来的,是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后线上教育的蓬勃。理论上一个优秀的老师录制线上课程或者搞直播教学,供给的边际成本可忽略不计,中国多么偏远的角落只要有一台智能手机即可获得,分摊到单个学生的费用可以极低。贫困儿童的学费问题,企业也会在这方面做点慈善搞品牌运营。问题都不大。这是过去在线教育获得资本青睐的基础逻辑。


如同网约车对出租车的颠覆,一改行政垄断之下的劣质出行服务。在线教育是一次真正的教育平权,让原本昂贵的教育服务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力量惠及到每一个家庭。


今天的家长,尤其是家境比较一般的父母如果真的关心教育资源上的相对公平就应该拥抱在线教育。这是技术带来的效率革新,是一次真正的优质教育资源的普惠。


一些人会列举出很多在线教育坑人的例子,这是个很难避免的过程,这个野草般疯长的时期鱼龙混杂,肯定会出现很多类似“学霸君”这样的垃圾企业。这是任何领域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我们不应该盯着问题不放而否定进步本身。并且这些作恶的企业也是迟早要付出代价的。顺便说下,很多作恶的企业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大量的舆论说是市场太自由了,监管必须介入。其实根本不是市场的错,市场不可能保证没有伪劣和欺诈。作恶得不到严惩是法治的不完善。


城市化的过程出现了很多问题,杀马特留守儿童就是伴随产物,但症结不在城市化,恰恰是城市化还不够彻底。


同样的,教育问题的终极“疏通”方向,更大的自由度供民间的资本和市场去探索。举例说,与其大量的人上了大学耗费四年时间也找不到他们认为属于“大学生该干的工作”,不如让各大企业办学,至少企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刚好很多大公司的老员工也可以发挥余热,传授的行业知识要更加实用。甚至是那种一边实习一边学习的教学模式。如此,也不耽误那些一心向往学术的学子,从最终端的需求出发,才能够更高效地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而如今企业在招聘时也只能先从好学校开始筛。不是企业不想对接更匹配的民间培训机构,而是因为高考的存在,教育市场化不够彻底导致的民间技能培训整体水平很难有保障,看学历是最高效的做法。只要工作过的人都知道,应届生都是从零开始学习,大学四年所学基本用不上。反之,社会招聘时一个人的学历就显得远不如其工作经验和履历来得重要了。


这些正确的方向十分遥远甚至在你我有生之年未必能看到,只是理论上一个正确的方向。人们更关心的依然是当下。


也可以顺便猜测下政策思路。计划思维的残余顽固,就算所有人都清华北大985,但社会上的工作岗位还就是那样分布而已,这意味着有大部分人从事的是不需要大学文凭的工作,而这些人耗费那么多年时间则是一种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浪费,比如有些地方已经宣布禁招复读生了。注意,我并不是说这是合理的,是否浪费时间和金钱应该是每个家庭自己说了算。只是斗胆猜测教育宏观调控的思路,趋势就是从着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开始。然而让任何一个家长不让自己孩子拼一把高考,人是不可能甘心的。高考这种单调粗暴规则在,怎么改都是折腾。


在最不可撼动的游戏规则之下,堵不如疏,更多的课外班培训机构,更多的民办学校,更多的在线教育,这些对普通家庭的孩子才是最公平的存在。


上篇:与其骂这个上海男人,不如关心更重要的

推荐:执迷不悟的悲剧人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